我校开展2012年安全教育日(周、月)专项活动
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
各位老师、同学们:
3月26日是第十七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3月26日——3月31日是第五个福建省学校安全教育周,4月份是第六个宁德市学校安全教育月,今年的主题为“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
安全教育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虽然近年来安全教育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中小学生安全意识增强,防范能力提高,但重特大伤亡事故仍时有发生,情况不容乐观。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全国中小学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达到一万六千多人,平均每天就有40多名中小学生死于非命,这意味着每天就有一个班级消失。
为了扫除校园安全隐患,国家教育部已将安全教育列入工作重点,并明确提出:要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内容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不仅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需要,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
作为教师,我们要提高认识。要牢记“隐患就是事故”、“校园安全工作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还要树立“安全教育重于泰山,师生生命健康高于一切”和“安全工作无小事”的观念,全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
作为学生,我们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要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要明辨是非,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要注意饮食安全、交通安全、游泳安全,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要有安全意识。
老师、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增强安全意识,增强责任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抛弃偏见和成见,尊重被他人,关心他人,爱护他人,把我们的班级,把我们的学校建设成为和谐的人文校园。
宁德技师学院
2012.3.23
春季安全知识教育
一、饮食安全
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否则就会传染疾病,危害健康,“病从口入”这句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请同学注意以下几点: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生吃瓜果要洗净;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在商店购买食品、饮料,要特别注意是否标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购买过期食品饮料;不食、饮过期食品饮料;不喝生水。
二、运动安全
春季气候变化大,容易感冒或生病,容易发生伤害事故。青少年在体育活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并按体育活动项目所规定的安全要求进行;青少年之间要互相帮助,做好安全保护工作;要学会自我监督,随时注意身体功能状况变化,若有不良症状要及时向家长反映情况,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如果患有先天性疾病或身体不适,应遵照医嘱参加与自己身体相适应的锻炼,禁止患病、带伤参加剧烈运动或比赛。
三、外出旅游安全
春暖花开,正是旅游踏青的好季节,外出旅游要注意卫生保健,春天气候变化无常,时风时雨。外出旅游时定要备足衣服,携带雨具,以防雨淋,伤风感冒。登山下坡,切勿迎风而立,避免受凉。春游时,如在外野炊野餐,要注意饮水和饮食卫生;不要坐在阴凉潮湿的地方,以免受潮致病;野炊时要注意风向,不要随便丢弃火种,余火熄灭,以免引起火灾。有过敏病史的人,要尽量回避有花之处,也可事先口服扑尔敏或安其敏等抗过敏药物,预防花粉过敏。适当预备一些常用成药,如黄连素、避瘟丹等治疗腹泻及消炎的药物。要避免过份劳累,特别是患有慢性病的人,春游时要量力而行,不要走得过远,登山过高。女性外出旅游不要单独前行,要结伴而行。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冬春交替之际,人体内部系统还来不及适应气候变化,加之初春天气忽冷忽热,早晚温差大,人体免疫系统来不及调节、适应外界变化,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较冬季趋于活跃,就容易患病;春天许多人到野外踏春,领略春的气息,欣赏各色迎春的花,但伴随四处飞扬的花粉,也可能引起对花粉有过敏体质的人致病。春季开学、上班,容易使病原在狭小空间里相互传播,春天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许多传染病同时又能引起其他较危重的并发症。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肺结核、麻疹、水痘、腮腺炎等.此类疾病的主要特点有: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急性起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可伴有头痛、全身关节酸痛、结膜充血、咽痛、咳嗽、皮疹等症状.下面介绍几种病症的症状和防治措施.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春季最常见,主要是人体感染副流感病毒、鼻病毒等病毒引起的疾患,常伴有咽干、咽痛、头痛、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咳嗽、咳痰、疲倦、喷嚏、流泪,可伴全身酸痛、发热等上呼吸道症状。
2、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经蚊虫叮咬人体而引起病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急性传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症状:急性起病,发热、头痛、嗜睡、喷射性呕吐,可伴有脑膜刺激症状,如昏迷、抽搐、惊厥、肢体痉挛性麻痹等。
3、流行性腮腺炎:又称?痄腮?,以春季为发病高峰。发热(有时可不明显),腮腺部肿痛,一般先见于一侧,大多在1-2天后对侧也肿大,部分患者仅有颌下腺肿而无肋腺肿者。多数一周内可痊愈,而且获得终身免疫。
4、其他病毒性疾病、如: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高致病性禽流感、其他不明原因的病毒性疾病。
5、其他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眼结膜炎等。
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也是投资小,收效大的预防举措。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保持教室、宿舍内空气流通。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少去公共场所。
3、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4、生活有规律。
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像有的人通宵玩牌、打电子游戏机、上网冲浪,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5、衣、食细节要注意。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6、切莫讳疾忌医。尽量减少与病患者接触,与病人接触时需戴多层棉纱口包,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在发现身体不适,或有类似反应时要尽快诊断和治疗,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对发病的房间要及时消毒,有条件的也可以通过食醋熏蒸来进行预防。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这一点在大家日常学习生活场所主要场所的公寓显得尤为重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疾病,确保大家的健康。总之,适当运动,注意休息,动静结合,注意讲卫生,消灭室内外蚊子、苍蝇、蟑螂等,室内外注意通风,营养均衡,多饮水,患病后即时治疗就医,要适当晒太阳,要注意保持心理平衡,身心就会更健康。作为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这种举手之劳,既能美化我们的住宿环境,又能保证我们的健康,何乐而不为呢?
交通安全宣传资料
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每年达50多万人,其中大中小学生占了10万多,而我国因国人无证驾车、超载、超速行驶、疲劳驾车、酒后驾车、强行超车、行人不守交通规则等,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则无法谦虚地排在了世界第一,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都在10万多人,平均每天死亡达300人,这真是一个比战争、瘟疫还要无情,还残酷的数字,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一起起惨烈的事故背后,有多少家庭失去了亲人,有多少欢乐变成了悲剧,有多少幸福化为乌有,在每一起交通事故背后,是一个个家庭失去了顶梁柱,是一个个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一个个孩子与父母阴阳两隔,所以大家要遵守交通法规、学院出入门制度,按规定出入校园;在校外要遵守各种交通规则,走路时,要走人行道或在路边行走;过马路时,左右看,红灯停、绿灯行,不乱跑、不随意横穿,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不攀爬栏杆,遵规矩、保生命;乘车时,等车停稳先下后上;坐车时不要把身体的任何部分伸出窗外,也不要向车外乱扔东西;遇到交通事故,拨打122或110报警电话,要记下肇事车辆的车牌号,车身颜色或其它特征;出行不要乘坐车况较差,有的已到报废期“无牌、无证、无照”运营的“三无”车辆;出行时要加强贵重财物的保护;遇到不法侵害要懂得正当防卫及其它自防自救手段,如拨打110或和家长、老师、亲属联系求助;出行时不要随意与陌生人交往,不随意接受陌生人送的食品、饮料,不见财起意,不贪图小便宜,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不要骑车带人或者过快地行驶,不在人行道上骑车,过马路时,推车前进。